看《Emily in Paris》,最讓我豔羨的,不是法國帥哥,不是時尚華服,而是坐在露天咖啡館,叫杯冰咖啡點個點心,什麼都不做,只是放空看著人來人往。
這種被包圍在人群之中,又不融入人群的狀態,在法國有很深的淵源。19 世紀,巴黎都會興起,新舊世界交會,人們湧入大城市裡,一下子,眼花撩亂,眾聲喧嘩,于是就有一群被稱為 Flâneur 的有閒男子出現了。他們以一種好奇與旁觀的態度,漫步街巷觀察人群,或是閒坐露天咖啡座看浮生游雲,讓心智融入城市,也讓城市進入他們。
到了現代,Flâneur 們當然不再僅限那些有閒的男人,只是 Flâneur 並不是隨便亂走亂看而已,Flâneur 是一種生活藝術,也是一種培養迷人性格的方式,值得我們這些手機、社群成癮焦慮者練習。
一個禮拜 15 分鐘的 Awe Walk,有益身心
Flâneur,漫遊,不只是在路上走一走而已。它是一個心無旁騖的狀態,帶著好奇與閒情逸致,去觀察身邊的人事物。這個狀態你一定體會過,回想一下初次到夢寐以求的國度旅行,走在路上,都捨不得滑手機,興致盎然地左看右看,就怕錯過任何一個有趣的細節,任何會讓你發出驚嘆的機會。有一個詞叫做 「Awe Walk」,指的就是這種能激發內在的漫步。
一篇,找來 60 位成人,每個禮拜花 15 分鐘到不熟悉的街區去 Awe Walk,持續 8 個禮拜。過後,這些參與者都表示這樣的漫遊讓他們心情更愉悅,快樂的感受程度也更強烈。
練習 Flâneur 生活藝術,養成迷人的性格
以前在義大利旅居的時光,最愛做的事,就是到小廣場的露天咖啡座看人。
當你真的開始「看」時,很多有趣的事情會自己跳到你面前,例如隔壁桌男女詭異的互動,讓你不禁揣想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;坐角落的男人長得好奇怪,是天生如此還是相由心生;原來義大利中年婦女喜歡這樣的衣著風格,而年輕女生則鍾情另一種穿搭;聽咖啡廳的夏季選歌,才知道原來現在義大利大眾喜愛什麼音樂……
光是一個人坐在那裡幾個小時,腦裡就多了好多新想法,化為靈魂的養分。
這種 Flâneur 心態,在國外時當然更能體會,畢竟有新鮮感。但後來我也練習在家鄉做這件事,發現要練習 Flâneur 這樣「有意識的漫遊」,與你身在何方無關,而在于個人的內心狀態。一個無聊的人,看什麼都無聊,一個豐富的人,看什麼都能激出火花,而有時候我們就是因為太無聊,才陷溺于社群網站的聲光刺激裡,卻忘了真實的生活就在身邊。
>>>
>>>
>>>
Cover / Art design : 7